之前小編帶大家講解了兩篇關于唐朝時期的避暑方法,其中就提到過冰窖,這時候大家就可能產生疑問,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代,也沒有電力,那么古人是如何在炎炎夏日中獲得冰塊呢?
其實冰塊這東西到現在為止也就分為兩種獲取方法:
天然藏冰
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開始利用天然冰塊制冷,為食物提供保險效果。
根據《周禮》所描述:在當時周王室為了保證即使是夏季也有冰塊供給還專門成立了相關的管理機構,該機構被稱為“冰政”,相關負責人被稱作“凌人”。而盛氣凌人中指的就是以官壓人的意思。
其中作為存放冰塊的地方就被稱為“冰窖”,冰窖建立在陰暗冰涼的地方,終年不會被陽光所曬,深入地下,同時利用干燥的稻草和蘆葦編織形成的席子鋪蓋整塊地面,再將冰塊放到席子上之后用各種稻糠、枝葉等天然隔溫材料鋪蓋,最后將窖口密封隔離,等待第二年夏日開啟使用。
即使是這樣,每個第二年的夏天也都會有一半以上的藏冰融化,所以實際上真正的藏冰量都是實際需要的三倍之多。
人工制冰
唐代皇族也是沿用前代的自然藏冰法,直到唐代末期,唐代開始興起火藥研發,在生產火藥的時候自然用到了硝石,在偶然的情況下,發現了硝石入水吸熱的現象,大量的硝石甚至可以使水結冰。
于是便有巧匠利用硝石制冰,將水放入罐中,取更大的容器放水,再將罐子放在容器里,向容器里填充硝石,不斷循環下來便使得罐子里的水凝結成冰。
硝石融水之后還可以再通過降溫結晶法和蒸發結晶法進行重復提取使用,通過這種技術使得古代的制冷市場也得到了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