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舒適性空調主要是針對人所需求的環境條件設計的,送風量小,送風焓差大,出風溫度設計在6~8℃,降溫和除濕同時進行。在溫度為24℃、相對濕度大于等于50%的時候,13.2℃為露點溫度。就是說,在低于此溫度時空氣中的水蒸氣會凝結成水滴,表現在空調上就是出風帶露滴,這對靠近空調出風處的設備極其不利,會導致徽電路短路等故障。
機房內置熱量占全部熱量的90%以上,它包括設備本身發熱,照明發熱量,通過墻壁、天花、窗戶、地板的導熱量,以及陽光輻射熱,通過縫隙的滲透風和新風熱量等。這些發熱量產生余濕量很小,因此采用舒適性空調勢必造成機房內相對濕度過低,而使設備內部電路元器件表面積累靜電,產生放電損壞設備,干擾數據傳輸和存儲。同時,由于制冷量的40%~60%消耗在除濕上,使得實際冷卻設備的冷量減少很多,大大增加了能量的消耗。
機房專用空調設計為大風量,小和差,出風溫度設計在13~15℃,設計上避免了露點問題,采用嚴格控制蒸發器內蒸發壓力,增大送風量使蒸發器表面溫度高于空氣露點溫度而不除濕,產生的冷量全部用來降溫,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濕量損失,即由于送風量大,送風始差減小。
舒適性空調風量小,風速低,只能在送風方向局部氣流循環,不能在機房形成整體的氣流循環,機房冷卻不均勻,使得機房內存在區域溫差,送風方向區域溫度低,其他區域溫度高,發熱設備因擺放位置不同而產生局部熱量積累,導致設備過熱損壞。
機房專用空調送風量大,風壓高,機房換氣次數高(通常在30~60次/小時)整個機房內能形成整體的氣流循環,使機房內的所有設備均能平均得到冷卻。如圖1-1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