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編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簡稱為“PC"。因為個人計算機(Personal Com-puter)的簡稱也是“PC,,,所以常常沿用以前的簡稱“PLC”來表示可編程控制器,以便與個人計算機相區別。
自從1971年美國芝加哥國際機床展覽會上出現第一臺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roglarnniableLogic Controller,簡稱“PLC")以來,經過30多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徽型(I/O點數,32點以下)、小型(I/O點數,128點以下)、中型(I/O點數,1024點以下)、大型(I/O點數,2048點以下)、超大型(I/O點數,可達81922點及以上)等各種規格的系列PLC產品,它應用大規模集成電路、微型機技術和通訊技術的發展成果,可以構成各種綜合控制系統,例如構成邏輯控制系統、過程控制系統、數據采取和控制系統、圖形工作站等。它已經成為工業控制領域應用最多的工業控制微型計算機。目前,世界上所有的先進的機械設備幾乎都配用可編程控制器作為控制主機,PLC已和數控技術及工業機器人并列為工業自動化的三大支柱。
我國從1982年以來引進了美國、日本、德國的PLC機,隨后國內有幾家電腦公司,分別開發成功了我國自己的系列化可編程控制器(PLC機),其性能完全可與國外同類產品兼容,例如北京聯想計算機集團公司開發成功的GK40可編程控制器,北京遠寶工業電腦技術開發部開發成功的YB系列可編程控制器,上海香島機電制造公司生產的ACMY-S80型可編程控制器,蘇州機床電器廠生產的(XY-20/40/40H型可編程控制器,在結構及性能上與國外同類產品完全兼容。其性能價格比遠高于國外同類產品,這就為國內推廣應用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