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壓循環貯液桶一般采用立式安裝,而氨泵又必須設置在低壓循環貯液桶的下部,因此兩設備的基礎必須由制冷工藝指導建筑設計完成。
一般在設備間里采取中間有樓板的建筑形式來安放低壓循環貯液桶。
在進行樓板的施工時,應根據設計規范和低壓循環貯液桶的直徑、所需保溫層的厚度,在樓板上預留安裝孔洞,并在合適的地方設置預埋地腳螺栓或預埋鐵等備用。
安裝前應對低壓循環貯液桶進行檢查;仔細核對預留螺栓與安裝孔是否合適;中心線與標高允許偏差為5mm,
然后將低壓循環貯液桶吊裝固定,校水平、垂直度等。吊裝時,應在設計中考慮低壓循環貯液桶進人安裝孔位置的工藝過程。建議在低壓循環貯液桶正上方設置一檢修、更換低壓循環貯液桶用的吊具,幫助工人在安裝低壓循環貯液桶時,減少體力。
低壓循環貯液桶用于氨泵強制循環供液制冷系統,運轉時液面不應超過其高度的1/3。為保證氨泵的正常工作,低壓循環貯液桶的工作液面與氨泵中心線(嚴格意義上,應該是氨泵的吸入口)之間,應有一個高度差,這個高度差在氨泵吸入口處形成的靜液壓力,克服氨泵吸入管段的全部阻力后,還應大于氨泵的凈正吸入壓頭,以防止氨泵的氣蝕。低壓循環貯液桶的液面與氨泵中心的間距一般不小于1 500mm(或按設計圖紙施工)。
安裝氨泵(或屏蔽泵)時.應注意進液管要盡量減少閥門、彎頭及其他管件,以減少管道阻力。泵體或進液管上應設抽氣管,并與低壓循環貯液桶的回氣管連通。
氨泵(或屏蔽泵)周圍的控制元件、儀表的安裝應考慮操作位置后設置。
汽液分離器、重力循環桶安裝前,也應核對基礎、支架的標高和中心線尺寸,并用水平尺和吊線錘法調平找正。充分考慮保溫層的厚度。
一般汽液分離器的底部應比冷間最高層蒸發排管高1.5--2m,以使容器內液體所產生的靜壓能克服管道阻力,而使液體順利流入蒸發排管;但其安裝位置也不能過高,否則蒸發排管內的靜壓過大,會使蒸發溫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