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具有劇毒、易揮發(fā),并有腐蝕性和爆炸性,為保證人身和設備的安全,對氨系統(tǒng)管道的強度和嚴密性試驗是首先要考慮的。另外,由于壓縮機的潤滑油不溶于氨液中,當潤滑油被帶到蒸發(fā)器、冷凝器時會降低傳熱效率,影響系統(tǒng)的制冷能力,所以氨系統(tǒng)管道要處理好潤滑油的排放和回收。布置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而。
吸氣管 壓縮機的吸氣管道應有大于0.003的坡度,且坡向蒸發(fā)器、液體分離器或低壓循環(huán)儲液器,以防止氨液流向壓縮機而產生濕沖程或液擊事故。當多臺壓縮機并聯(lián)連接時,為防止氨液由干管進入壓縮機,到壓縮機的支管應由主管頂部或由側部向上呈45°接出。
冷凝器與儲液器接管
采用臥式冷凝器,當管道不長。未設置均壓管時,管道內液體流速應按0. 5m/s設計,臥式冷凝器與儲液器之間應有一定的高差,以保證液體借自重流入儲液器。
采用立式冷凝器時,如冷凝器出口管道上裝設閥門,則冷凝器出液管與儲液器進液閥之間應有不小于200mm的高差。水平管應有坡向儲液器不小于0.05的坡度,管內液體流速為0. 5~0.75m/s,均壓管的管徑應不小于DN20mm。
蒸發(fā)式冷凝器至儲液器的液體管內的最高流速為0. 5m/s,坡向儲液器的坡度為0.05,單組冷卻排管的蒸發(fā)式冷凝器可利用液體管本身均壓,液體管應有大于0.2的坡度,且管徑可以適當加大以減少阻力,從而使來自儲液器的氣體沿液體管回至冷凝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