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出分離器中的空氣。約8min后,當混合氣體中的氨被冷卻成氨液時,空氣分離器底部就會結霜。這時,可微開空氣分離器上的放空氣閥6,將空氣放入盛水容器7的水中。最好在放空氣閥的出口處接一根橡膠軟管插入水中。若氣泡在水中上升的過程中呈圓形并無體積變化,水不混濁,水溫也不上升,說明放出的是空氣,放空氣閥開得合適;若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縮小甚至消失,且有氨味,水呈乳白色且出現混濁,水溫升高,則說明放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氨氣(若發出輕微的爆裂聲,則是有氨液放出),空氣已放完,應關閉放空氣閥6以防氨氣泄出,再關閉供液膨脹閥1,停止放空氣操作。
在放出分離器中空氣的過程中,也可以從其頂部溫度計的讀數,來估計放空氣完成的程度。當溫度值明顯低于冷凝壓力所對應的飽和冷凝溫度tk時,說明空氣含量仍較多,應繼續放空氣。反之,若溫度計讀數接近飽和冷凝溫度tk時,說明空氣含量已較少,應停止放空氣操作。
回收分離器中的氨液。放完空氣并關閉供液膨脹閥1后,應開啟回液節流閥2,使底層氨液進入盤管,蒸發成氣體,通過降壓(回氣)管進人系統回收利用。底層冷凝的氨液即將排完時,應迅速關閉回液節流閥2。
結束放空氣操作。降壓(回氣)閥5此時仍需保持為開啟狀態,不可關閉。只有能確認分離器盤管內已無氨液,余氨已被抽盡,才可關閉降壓(回氣)閥5,以防“液爆”事故發生。因此,降壓(回氣)閥5也可不關閉,平時處于常開狀態。
如一次未完成,可按上述辦法和程序反復進行。上述為立式空氣分離器放空氣的步驟及方法,也適用于套管式空氣分離器。制冷系統放空氣操作過程的有關情況應記錄在表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