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是很早就開始使用的中溫制冷劑,由于其飽和蒸汽壓適中、效率較高、價格低廉,曾經是應用最多的制冷劑,但自20世紀50-80年代,氨一度幾乎僅在中國使用。到了90年代,隨著環境問題的凸顯,又重新開始應用氨。氨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質。
氨無色,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極低濃度的氨蒸汽強烈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器官。當氨蒸汽在空氣中的容積濃度為0.5%-0.6%時,人在其中停留30min即會中毒,氨液或高濃度的氨蒸汽進人眼睛或接觸皮膚會引起嚴重灼傷,人處于氨蒸汽容積濃度4%以上的空氣中會引起黏膜灼傷。因此,當人處于高濃度氨氣氛時,五官與各泄漏口需防護;如身體的任何部位直接接觸了氨液或高濃度的氨蒸汽,需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
氨能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形成氨水溶液,在-50℃以上水不會析出凍結,所以氨制冷系統不必設置干燥過濾器,但存在水時會加劇對金屬的腐蝕,同時會使制冷量減小,所以氨中的含水量不得超過0.2%。
氨與礦物潤滑油的溶解度很小,進入換熱器的潤滑油會在傳熱表面成為油膜形成附加熱阻,在系統中潤滑油會積存在容器和換熱器底部,需定期排出。
在空氣中氨的容積濃度達到11%以上時可以點燃,容積濃度為16%~25%時可爆。如果系統中氨所分離的游離氫積累到一定濃度,遇空氣會引起強烈爆炸。
應用氨為制冷劑時,車間內氨蒸汽的濃度不允許超過0. 02g/L。在居民區、商業區用氨為制冷劑的制冷機,單機充注量應小于50kg,并應加設防護設施。
常用的防護措施有:
(1)機房事故風機當有泄漏時,機房事故風機自動開啟,將氨蒸汽排出機房之外,不過機房事故風機控制裝置的所有電觸點均應在機房外部與氨蒸汽不接觸的地方;
(2)氨濃度探測當空氣中氨濃度達到一定限度時發出訊號;
(3)防護罩將制冷機封入防護罩中,泄漏時集中引出;
(4) 燃燒器遇泄漏時,引入燃燒器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