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后調理 采后調理的重要工作是補充切花在田間的水分虧損,恢復切花細胞膨壓。調理用水要清潔衛生,水中最好加有殺菌劑,如能添加0. 01%~0.1%濕潤劑(如洗衣粉)則效果更好。調理時間為lh左右。長途干運的切花,花瓣易失水萎蔫,但經調理后即可恢復原有品質。但濕運,切花的衰老速度要比干運快的多。
2.預處理 包裝貯運前,用含糖為主的化學溶液短期浸泡處理花莖基部,稱為預處理。其目的是,改善品質,延長切花壽命,使蓄期采收的花朵正常開放,保證運愉和貯藏后的觀賞品質。
不同種類的切花處理液不同,但主要成分為糖,其濃度常數倍于瓶插液,如唐菖蒲、非洲菊為20%,香石竹、鶴望蘭、滿天星為10%,月季、菊花為2%~5%。此外,添加一定量的殺菌劑。預處理時光照為10001x,溫度20~27℃,相對濕度35%~80%預處理可大大地延長切花壽命,特別是長途運輸前的預處理,可以減少花枝對乙烯的敏感性.若用STS處理,可減少乙烯對切花的傷害作用。
3.預冷 切花的呼吸作用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快,預冷的主要作用是除去田間熱、降低切花的呼吸強度,抑制微生物的活動和對切花的危害,降低花枝蒸騰,減少切花皺縮和凋謝。對于切花來說,不僅在貯藏之前必須預冷,而且在長途運輸之前預冷更為重要。切花經分級、預處理、包裝、預冷后、貯藏或直接運輸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