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凝性氣體分離器也稱空氣分離器,俗稱放空氣器。圖6-42為立式放空氣器,其分離空氣的原理是將空氣與氨氣一起降溫,在一定的壓力溫度下,氨氣液化為液體,而空氣仍為氣體.從而能使兩者分離。桶內蛇型盤管就是一臺蒸發器。
放空氣的操作分自動控制和手動控制兩種。自動放空氣的程序:
①首先開閥1,讓冷凝器不凝氣體與氨之混合物入空氣分離器(開閥1前,空氣分離器處于待工作狀態),不進時再關閥1。
②開回氣閥2,使盤管內與制冷機吸入口相通。
③然后微開節流閥5,使氨液經節流閥減壓進入盤管內蒸發,吸收混合氣體熱量,使混合氣體中氨氣冷凝成液體下沉,空氣集于上部。
④稍等一會兒,開閥3放空.空氣放完后,關閥3及閥5。然后微開閥4,使冷凝下來的氮液重復使用,最后關閥4及閥2,恢復空氣分離器原狀。
手動控制步驟為:
①首先開閥1,讓混合氣體進入放空氣器。
②開閥2,使盤管內制冷劑蒸氣被壓縮機吸走。
③微開節流閥5,給盤管供液。
④微開閥3,開始放空氣。
⑤稍等一會,關閉閥5,微開閥4,使冷凝下來的氨液給盤管供液。
至此開啟操作完畢,直至放空氣結束,則先關閥1及閥3,檢查閥5應關閉。讓壓縮機吸氣使空氣分離器內的壓力降低,以備下次使用,最后各閥均關閉。
放空氣操作應注意的事項:
①節流閥5不能開得過大,因盤管面積有限.以防蒸發不完全使制冷機產生濕壓縮。閥5開啟大小可根據回氣管結霜情況及制冷機排氣溫度高低來調節。一般回氣管結霜不超過2m。如果制冷機吸入壓力較高,回氣管可能不會結霜。這時控制排氣溫度應不低于70℃。
②閥1應全開,以減少混合氣體進入空氣分離器的阻力。
③為促使混合氣體中氨氣的冷凝,提高空氣分離效率,減少氨的損失,保證環境不受污染,閥3應開小一些。閥3開的程度可根據水捅中氣泡情況加以調整.如氣泡呈圓形上升而無體積變化、水溫也不上升,則放出的是空氣。由于氨易溶于水,如果放出的氣泡體積變小,并有氨味溢出,水漸呈白色,同時水中能聽出爆竹聲則應關閉閥3。
氨系統放空氣是在壓縮機運行情況下進行。放空氣的選擇:不論氨壓縮機臺數多少,每個機房只需裝設一臺空氣分離器。圖6-43為四重管臥式空氣分離器,其原理和操作方法幾乎和立式完全一樣,只是尚無自動控制。
如果是氟利昂系統,它無專用的放空設備。因此,平時盡可能注意不要讓空氣進入系統。如有空氣時應停車(最好是上早班前放),打開冷凝器頂部的放空閥或制冷機排出閥多通用孔堵頭,空氣從最高處放出,用手觸摸氣流,若是冷風就繼續放.如有涼氣感覺,說明有氟跑出,應堵上堵頭。
這里需要指出,氟冷凝器放空時,氟氣跑出往往是過熱氣體,不一定會有涼的感覺,因此氟系統放空時,應首先對系統是否有空氣作出明確判斷,確有空氣時才進行放空,否則就會使氟利昂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