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環保、節能以及節約使用材料的考慮,降低制冷系統制冷劑的充注量,正在引起相關部門和科研人員越來越多的興趣,并成為重要的課題。在歐美工業發達國家,許多大型制冷設備企業已經投入很多的科研人員進行研究,并且投入資金研發和試驗。到目前為止,取得了比較理想的結果,并且正在申請甚至已經獲得了許多的專利。從發展趨勢來看,從制冷系統安全可靠性、節能、安裝維護以及制造成本等方面考慮,機組化、工廠化和低充注量會成為這個行業的發展主流。
制冷系統什么標準能稱為低充注量的系統?根據參考文獻介紹:在以氨為冷庫主要制冷劑的美國,滿液式供液系統中(泵送再循環液體系統)經過比較合理的設計并且優化的系統稱為PRL (Pumped Recirculated Liquid)系統。根據制冷量來衡量系統氨液的充注量,基準的PRL系統的充注量是:17.314-23lb/冷噸(2.23-2.97kg/kW)。而低充注量的基準是少于PRL系統50%的充注量。根據這種趨勢進一步發展,可以預期以后的系統充注量會不高于1.29kg/kW。
這些系統除了低充注量以外,還有幾個指標可以衡量這種系統的先進性:能耗、安裝成本和維護成本。其中能耗的基準是:在冷凝溫度35℃的條件下,2.5kW(耗電)/冷噸(制冷量);而安裝與維護成本因為各國貨幣價值以及收人水平有區別,沒有太多的可比性,這里不再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