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層在房尾圍護結構中的應用,能夠產生多種有益的功效。重慶建筑工程學院陳啟高教授,在1985年3月的《奇妙的空氣層》一文中,提出了空氣層在房屋圍護結構中應用的35種方案,其中包括吸聲空氣層、防潮空氣層、去濕空氣層、集熱空氣層、通風空氣層等,這里僅討論空氣層在節能建筑墻休或墻體材料中的應用。
用空氣作保溫材料或作成保溫空氣層,其本身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且不花一文錢。但在建筑圍護結構中的空氣問層需要材料圍護才能形成空氣層。所以,形成空氣層的圍護材料是需要花錢的。但是,在很多情況下形成的空氣層,只需改變圍護結構的構造方法,不僅不用花錢,反而會節約材料和省線。
如我國的南方,在半個世紀之前就有很多“空斗”磚墻。
又如一磚半厚的實心粘土磚外墻,改建成兩個半磚厚的墻,在這兩個12厘米厚的磚墻中間帶有5厘米厚的空氣層,其熱阻將超過一磚半厚的實心磚墻,墻的厚度還減少了7厘米。這不僅節約了磚的材料費和運輸費,而且使圍護結構的厚度減小,從而增加了房間的使用面積,提高了房屋開發商的經濟效益,見圖4-1。
再如,在一磚厚的磚墻內表面上,不直接做傳統的抹灰,而是在現場施工,采用預制的石膏裝飾掛板,并形成一道空氣層。這一代替,可能成本還要比一磚半墻更低些,因為用工業規模生產的石膏板,代替落后的手工操作,又有了空氣層,使得此一磚厚墻的熱阻已超過一磚半厚的磚墻(圖4-2)。如果在磚墻的外表面上也采用石棉水泥掛板代替外抹灰,則可將此一磚厚的磚墻的熱阻變成相當于兩磚厚磚墻的熱阻(圖4-3)。這種有雙面空氣層外墻就具有優良的熱功能,既免于表面凝結水,也免于內部凝結水。在內表而層的背后的空氣層對保持內表而裝飾層的干噪是大為有益的。
1993年,遼寧省在一個節能率為30%的節能建筑試驗小區中,建成了3萬多平方米的輕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塊節能住宅。其外墻的作法是:用390毫米× 190毫米×190毫米的三排孔的390毫米×90毫米× 190毫米的單排孔火山渣混凝土空心砌塊,砌成的外墻厚度為300毫米。在砌筑中,用190毫米和90毫米厚的砌塊在上、下層的內、外葉墻交錯壓縫砌筑,并在同層砌塊之間再砌成一個空氣層,使外墻體中一共形成5個空氣層,加上兩面抹灰,外墻的傳熱阻為1.001m''·K/W,優于62厘米厚紅磚外墻的保溫性能。
空氣在0℃時的導熱系數為0. 024W/(m·K),在25±5℃時為0. 0256W/(m·K),在200℃為0.0384W/( m·K)。所以,空氣是很好的保溫材料。地球上到處都有空氣,是一種來源充足且不用花錢的保溫材料。
高層建筑用的承重混凝土空心砌塊,從生產的產品來看是屬于混凝土與空氣的復合建材制品,但在應用該砌塊砌筑成墻體后,砌塊中的大量孔洞已被混凝土芯柱灌滿而成為混凝土實體墻。雖然墻體中仍有一小部分孔洞未灌實,但余下的孔洞已不多,所占的比例也很小,從使用空氣作為保溫材料來討論這種構造已沒有太大的意義,也不用再費筆墨。
這種承重混凝土空心砌塊高層建筑,與現澆混凝土墻的高層建筑相比較,采用工廠預制的混凝土制品,能節約較多的混凝土模板費川,少用價格高的商品混凝土,提高主體墻的施工速度,縮短建筑的施工周期,所以有較好的經濟價值。但這兩種墻體的保溫節能都需采用高效保溫材料,并設計成復合保溫的節能墻體。
多層建筑中的棍凝土空心砌塊有承重砌塊和非承重砌塊,而且隨建筑所處的氣候分區不同而對砌塊的孔形和墻體的具體作法也是不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