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濕熱室一般不鄰外墻,以減少室外氣候變化對室內的影響。
2)濕熱室的圍護結構要求有比較良好的保溫性能,以減少圍護結構的冷熱損失,傳熱系數要求在0.47-0.81kW/ (m2·K)之間。如果室內沒有變溫要求,而有一定的恒溫精度要求時,如同恒溫恒濕室,圍護結構要有一定的熱惰性;但如果需要迅速改變室溫,有快速變溫要求時,就不能使用蓄熱系數大的材料。因為在周期性試驗過程中,由于材料的熱容量大,隨著室溫的升高或降低,內壁面也相應地向室內吸熱或放熱,這樣就會使升溫或降溫時間拉長,并導致耗熱量和耗冷量增加;而且在降溫過程中,由于圍護結構向室內放熱,使室內相對濕度迅速下降而不能滿足恒定的高濕要求。
如圖45一7所示,N1為室內原空氣狀態點(如相對溫度為85%),經風機升溫至S點,L點為經空調箱處理后的狀態點,送入室內,由于室壁放熱,使空氣加熱至N2點,這時N2的相對濕度已小于85%,不能滿足工藝要求。為了要滿足濕度要求,就必須對空氣進行補充加濕(過程L-L'),則空氣處理過程為N1→S→L→L’→N2。顯然,過程中產生冷熱量相互抵消,存在能量浪費的現象。因此在有周期性或非周期性變溫要求時,圍護結構內壁面通常應選用蓄熱系數小的保溫材料,例如:硬質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硬質聚氨酯泡沫塑料等,并且常采用圍護結構有空氣夾層的送風方式。
圖45-8所示為有空氣夾層的濕熱室送風系統,承擔外圍護結構傳熱負荷,以減少圍護結構對室內溫濕度和升降溫時間的影響。采用空氣夾層送風方式,還可以使室內空氣參數穩定,區域溫差減小;同時由于夾層溫度與室內溫度很接近,內壁面溫度也接近室溫,故在升溫過程中也可避免內壁面結露。
另外,為了減少圍護結構的熱容量,應盡量減輕濕熱室內壁金屬板和骨架等的重量,并盡可能采用輕質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