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冷裝置中,由于金屬材料的腐蝕,潤滑油的分解,制冷劑不純及接觸污物后的分解,負壓運行時由于制冷裝置不密閉或手動加油時把空氣吸入系統,投產前和維修后對系統的空氣抽除不干凈等原因,使系統內含有O?、N?、H?、CL?、水汽和其他碳氫化合物的混合氣體。這些混合氣體混同制冷劑在制冷裝置中循環,由于不能被液化,使冷凝器內增加這部分不凝性氣體的分壓力造成冷凝壓力升高,冷凝器的傳熱效果下降。而且,混合氣體中的水分和O?會加劇對金屬材料的腐蝕和加速潤滑油的氧化。因此,制冷系統中若有不凝性氣體存在,就必須及時放出。
由于不凝性氣體總是和制冷劑氣體混合存在,采用直接排放的方法勢必同時放掉一部分制冷劑,這樣既不安全又造成浪費,所以應設置空氣分離器,通過它來冷凝回收不凝性氣體中的制冷劑。只有經常處在正壓下工作的制冷裝置,才可以不設置空氣分離器,但仍需設置放空氣閥,必要時從冷凝器或貯液器的頂部直接排放掉系統中的不凝性氣體。
水冷立式冷凝器中的不凝性氣體有的比重大于氨,有的比重小于氨,所以,冷凝器(指立式)的最上部分和下部的近出口處,以及貯液器的頂部,都應設置放空氣管接頭。在制冷裝置運行期間,冷凝器下部溫度最低,此處空氣含量最大,所以這時從冷凝器下部和貯液器頂部放空氣最有利。停機后,如果繼續開冷卻水一段時間,把其中殘余的氨氣冷凝下來,也可以從冷凝器上部接口放出空氣和其他不凝性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