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果蔬入庫后要采取逐步降溫的方法
果蔬在采摘后,最好在原料產地進行預冷,預冷后的果蔬用冷藏車運到冷庫可以直接進行冷藏。在原料產地未經冷卻的果蔬,進人冷藏間后,還要采取逐步降溫的方法,以防止某些生理病害的發生。例如,紅玉蘋果先在2.2℃冷藏,再降到0℃冷藏,這樣的做法可以減少紅玉斑點和虎皮病的發生;再如,運輸途中溫度較高的鴨梨,如果直接進入0℃庫房儲藏,很容易發生“黑心病”,而需要采取逐步降溫的辦法,可大大減少“黑心病”的發生,并延長儲藏時間。
2. 適溫儲藏不同類型的果蔬
果蔬能忍受低溫的能力是各不相同的,不適宜的低溫或者冷凍會影響果實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產品風味品質的變化或者產生某些病害,這對儲藏不利。就水果而言,一般產于南方或者夏季成熟的水果適宜的儲藏溫度較高,如菠蘿適宜儲藏溫度為5℃左右,而柑橘宜在3℃~6℃儲藏,香蕉若在12℃以下儲藏時間太久就不能催熟。而北方生長的水果,如秋季成熟的蘋果、梨等,一般都可以在0℃左右的環境里儲藏,而金冠、紅星蘋果適宜儲藏溫度為0.5℃~1℃,雞冠、國光蘋果適宜儲藏溫度為-1℃~0℃,刀豆、青豆適宜儲藏溫度為1℃~3℃。因此果蔬儲藏時,應根據種類的不同,控制不同的儲藏溫度。
3. 濕度調節
果蔬中含有大量的水分,這是維持果實生命活動和新鮮品質必需的。采摘后的果蔬,不再從母體上獲得水分供給,在長期儲藏過程中,水分逐漸蒸發流失。大多數蔬菜水果的干耗(重量損失)超過5%時,就會出現萎蕊等鮮度下降的明顯特征,特別是水果,當干耗低于5%時則不能恢復原狀。果蔬的水分蒸發一方面是由于呼吸作用,散發出一部分水分;另一方面是由于儲藏環境的空氣濕度低,引起果蔬萎蔫,降低了食品價值。因此,儲藏庫的濕度要很好地進行調節,一般要求在85%~90%。若濕度過低,可以在鼓風機前配合自動噴霧器,隨冷風將微霧送人庫房空氣中,增加空氣濕度。若沒有自動噴霧器,可以在地面上噴灑些清潔的水,或者將濕的草席蓋在包裝容器上,以提高冷藏間的相對濕度。若濕度過高,果蔬的表面過于潮濕,有時還凝結有水珠,此時可以在庫房內放入干石灰、無水氯化鈣或干燥的木炭吸潮。另外,冷藏間的溫度與相對濕度都應盡量保持穩定,不得有較大幅度波動;否則,會刺激果蔬的呼吸作用,增加呼吸消耗,降低其儲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