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冷藏汽車的起步階段
我國在20世紀50年代后期,為了向蘇聯和東歐國家出口冷藏肉類、禽蛋等易腐食品,開始使用保溫汽車加冰運輸到鐵路集運車站,再用鐵路冰保車輛運抵目的地國家和地區。50年代末,我國食品進出口部門開始組織其下屬企業采用解放牌汽車底盤改裝保溫汽車。
20世紀60年代,我國實行計劃供應肉類、水產、禽蛋等食品,商業部門為確保向城市居民供應冷藏肉、禽、蛋等易腐食品,也開始在其商業機械設點改裝冷藏汽車。由于數量和質量上不能滿足需求,因此六七十年代先后從羅馬尼亞、匈牙利等東歐國家以“補償貿易”的方式進口數百輛中型保溫汽車,從意大利進口大型保溫汽車。七八十年代,為滿足我國易腐食品出口到日本、中國香港地區等地的需要,又從日本、意大利、羅馬尼亞等國進口各種噸位冷藏汽車。
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機械行業開始涉足冷藏保溫汽車生產,1981年全國有10家企業改裝冷藏保溫汽車,年產量約700輛,其中冷藏汽車不足10%。據各省市車管部門的統計資料,全國冷藏保溫汽車的保有量為3940輛,遍布29個省、市、自治區。
2. 冷藏汽車的發展階段
改革開放后,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冷藏運輸得到了快速發展,冷藏汽車的生產和貿易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冷藏汽車的用戶也從計劃經濟時的商業、食品進出口、水產部門發展到大型食品商場和菜場,大型連鎖超市,食品、乳制品和冷飲生產企業等,還出現了專門從事公路冷藏運輸的現代物流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