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承托部位出現結露
(1)可能原因
1)在每層樓設置混凝土挑耳梁或金屬托架承擔保溫層質量,在挑耳梁或金屬托架部位結露,可能是挑耳梁或金屬托架比保溫層寬或等寬,直接外露,沒有保溫層產生熱橋,導致結露。
2)在生產或搬運中造成有缺棱掉角保溫塊,未經處理粘貼于基層墻體,在該薄弱處產生結露。
3)保溫塊規格不合格,粘貼后相鄰保溫板間縫隙過大。
(2)預防措施
1)保溫塊外側防護層宜采用三膠兩網布做法。
2)混凝土挑耳梁或金屬托架應比保溫層的外表面內縮30~40mm,當采用貼砌保溫板時,必須用保溫漿料抹平內縮30~40mm凹坑。
3)因保溫塊彈性小,控制相鄰保溫板間粘貼縫隙不能超出規定標準。
2.節能效果偏低,沒達標
(1)可能原因除施工造成因素外,可能是設計失誤,沒能充分考慮到保溫塊導熱系數相對高,或施工保溫塊薄。
(2)預防措施
1)按工程所處區域節能標準設計、施工。
2)當基層墻體材質的蒸汽滲透系數過大時(包括貼面磚的基層墻體),應按《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對其進行濕度換算,若達不到要求時,必要時在其內側設隔氣層。
3.飾面層出現明顯裂紋
(1)可能原因有可能錨固保溫塊時,鉆孔不到位或鉆偏,硬性打人錨栓,使無機保溫板(塊)出現脹裂而導致飾面層開裂。
(2)預防措施鉆錨栓孔時,手握電鉆必須與基層垂直,且鉆入基層墻體足夠深度,尤其對于保溫板(塊)影響很大,應旋人錨栓,嚴禁硬性打入錨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