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墻外保溫系統粘貼面磚,首先考慮面磚自重,另外粘貼面磚應考慮保溫層材料的粘結強度是否滿足要求。
抗裂防護層是保護系統中的非常重要部分,發揮著承上啟下的功效,它將密度小、強度低的保溫層與面磚裝飾層結合起來。
由于外保溫系統置于主體結構的外層,溫度應力、雨水或水蒸氣、風壓、地震等外界作用力直接作用于其表面。需采取相應安全加固措施,使建筑物和保溫系統本身保持必要的安全性,要針對材料的物理性能以及如何消除溫度應力和水蒸氣冷凝造成的凍脹,以及從構造設置措施上,防止飾面出現開裂、起鼓、滲漏、脫落等質量事故。
(1)PF板膠粘劑應用低堿或硫鋁酸鹽水泥為主體材料,嚴禁使用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
1)保溫板與基層采用點條(框)粘結,有效粘貼面積不得小于60%,隨建筑高度增加,應加大效粘貼面積:
2)PF板使用必須達到規定密度和足夠的陳化時間;
3)面磚宜用點粘,以提高面層的透氣性能和分散面磚面層的溫度應力,提高面層抗裂性能;
4)瓷磚面層應設抗裂溫度伸縮變形縫即分格縫,且間距不宜大于7;
5)面磚面層的勾縫膠粘劑應具有柔韌性、透氣性、且必須設溫度變形縫和蒸汽滲透轉移擴散的構造;
6)面磚面層的勾縫膠漿應具有柔韌、透氣性能,并應設置抗裂溫度伸縮變形縫和留有部分面磚縫隙(不勾縫),使冷凝水蒸氣能從不勾縫的“通道”有效轉移出去。
(2)復合墻體必須進行內部的冷凝驗算,如內部出現冷凝現象應做隔氣處理。
(3)按設計要求選用槽面磚,且面磚質量不應大于20kg/m。
(4)應在熱鍍鋅鋼絲(增強型玻纖網)為增強材料的抗裂防護層上粘貼面磚,錨栓應在熱鍍鋅鋼絲(增強型玻纖網)外側錨固,其抗裂砂漿層厚度在8~12mm之間。
保證抗裂砂漿抹灰與保溫層的粘結強度,抹后不空不裂,要對保溫層全封閉,應分兩次進行。第一遍厚度應控制在2~4mm,要求滿抹,不得有漏抹之處,按樓層分段施工,抹完一層待抗裂砂漿固化后,開始進行鋪釘網施工。
鋼絲網安裝檢驗合格后進行第二遍抗裂砂漿面灰施工,控制兩遍抹灰總厚度,末層抹灰要用力,使其具有最好的密實度,也是防止砂漿面層不出現裂縫增強抗滲能力的重要措施,并增強與鋼絲網的粘結力。
(5)粘貼面磚、勾縫聚合物砂漿(料)柔性砂漿性能必須按設計要求選用。
(6)在保溫構造設計中不應忽視墻體內部冷凝。嚴寒地區節能建筑外墻外保溫飾面不宜粘貼面磚,多層、高層建筑不應粘貼面磚。
(7)面層應設計抗裂變形縫,且面磚間勾縫寬度不應小于規定值:面磚飾面抹面層中的熱鍍鋅鋼絲網按規范定施工外,面磚縫及面磚飾面與涂料飾面的交接處,必須達到有效合格密封。
(8)為了克服外墻抹灰因加氣混凝土砌塊與砂漿粘結性差而引起空鼓裂縫,抹灰前應先清除影響砂漿與墻面粘附力的松散物,浮塵和污物。隨后澆水潤濕墻面,含水率保持在10%一15%左右,抹灰前可選用1:1水泥漿或建筑用膠水泥漿拉毛墻面,或者采用專用界面劑作基層處理,抹灰稍干后應檢查有無裂縫現象,抹灰完成后要做好防雨遮蓋,避免雨水直接沖淋墻面、受日照直射,并應進行噴水養護。
(9)外墻飾面磚鑲貼時,基層應保持濕潤狀態,飾面塊材在使用前清洗干凈,用水浸泡、晾干應再使用,外墻鑲貼飾面塊材之前,應檢查底灰空鼓裂縫,凡空鼓面積超過200cm2,灰厚小于20mm,收縮裂縫大于100mm,深大于15mm者均為滲漏隱患處,必須進行修補合格后方可進行壤貼。
(10)根據不同墻體使用專用尼龍鋼釘,使用具有可靠連接效果的配套產品:高層建筑大厚度保溫層粘貼面磚宜安裝角鋼橫擔。
(11)根據使用地區要求,考慮外保溫材料的抗滲性以及保溫系統的通氣性,避免凍融破壞而導致面磚脫落,為達到良好透氣構造,可按適當間距留有不勾滿縫的面磚或每三層設置透氣管等措施。
此外,外墻外保溫粘貼面磚還應考慮關鍵技術因素:
(1)在保護保溫層的前提下,使外保溫系統形成一個整體,轉移面磚飾面層負荷作用體,改善面磚粘貼基層的強度,達到標準規定要求;
(2)考慮外保溫粘結材料的壓折比、粘結強度、耐候穩定性等指標以及整個外保溫系統材料變量的匹配性,以釋放和消納熱應力或其他應力;
(3)提高外保溫系統的防火等級,以避免火災等意外事故后產生空腔,外保溫系統喪失整體性在面磚飾面的自垂直力的影響下大面積塌落;
(4)要提高外保溫系統的抗震和抗風壓能力,以避免偶發事故出現后的水平作用方向作用力對保溫系統的巨大破壞:
(5)考慮外保溫系統的面層荷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