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劑又稱氟利昂,在南方一些地區俗稱雪種,也被稱為冷媒。在各種熱機里完成能量轉換的媒介物質,也是在制冷系統中不斷循環并通過其自身的狀態改變以達到制冷的工作物質。制冷劑在蒸發器內吸收被冷卻介質(水或空氣等)的熱量而汽化,在冷凝器中將熱量傳遞給周圍空氣或水而冷凝。而制冷劑通常是以可逆的形式存在,不會隨著制冷系統的運作而消耗掉,通常在密封得當正常運行的情況下,制冷劑可以一直循環下去。
在早期傳統工業與生活中常用的制冷劑是鹵代烴,很多是氯氟烴,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沒有得到妥善管理的部分制冷劑逸散到大氣層中不斷破壞臭氧層,從而導致臭氧層空洞,在這種現象日益見長的情況下,終于被多國聯合叫停,從而被慢慢淘汰。而其他較為常見的成分里有氨氣、二氧化硫和甲烷等等。
制冷機中完成熱力循環的工質。它在較低溫度下吸取被冷卻物體的熱量,之后在較高溫度下轉移給冷卻水或空氣。在蒸氣壓縮式制冷機中,應用在常溫下或較低環境溫度下能液化的工質為制冷劑,如氟利昂(飽和碳氫化合物的氟、氯、溴衍生物),共沸混合工質(由兩種氟利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共沸溶液)、碳氫化合物(丙烷、乙烯等)、氨等;在氣體壓縮式制冷機中,應用氣體制冷劑,如空氣、氫氣、氦氣等,這些氣體在制冷循環中一直為氣態;在吸收式制冷機中,應用由吸收劑和制冷劑組成的二元溶液作為工質,如氨和水、溴化鋰(分子式:LiBr。白色立方晶系結晶或粒狀粉末,極易溶于水)和水等;蒸汽噴射式制冷機用水作為制冷劑。制冷劑的性能指標有飽和蒸氣壓強、比熱容、粘度、導熱系數、表面張力等。1960年以后,大家對非共沸混合工質的應用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研究,并已將其用于天然氣的液化和分離等方面。應用非共沸混合工質單級壓縮可得到很低的蒸發溫度,且可增加制冷量,減少功耗。